本报讯 (记者 王延)上海海关5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1-3月上海海关进、出口平均通关时间分别为10.43小时和1.49小时,通关速度对比去年末又有显著提升。
记者了解到,2017年,上海海关成功压缩通关时间三分之一。而在今年一季度,上海海关进口通关再次提速,尤其是进口通关上,比去年同期进口通关时间缩短了54%,比去年全年平均进口通关时间缩短44%。
信息化手段让通关进程“去繁就简”
通关时间缘何能一减再减?原来,上海海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出的一系列实招,比如推行货物查验无纸化改革、实施报关电子委托代理等举措,都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让数据多“跑腿”,上海口岸通关“去繁就简”的进程变得更为顺畅。
今年1月起,上海海关深化查验无纸化改革,在主要空、海港推行查验计划无纸化作业,由海关将查验指令电子信息实时发送至企业和港务部门。在企业收到海关查验通知的同时,港区也会收到海关下达的查验指令并根据指令安排集装箱落箱计划,整个查验计划在5分钟内就能排好。
一位跑了多年外高桥码头的资深报关人员说,“以前我们接到海关查验通知后,需要先整理纸质单据去海关安排查验计划,再去港区安排集装箱落箱计划,由于港区都比较偏远,来回一趟就需要半天时间。如今只要5分钟,整个过程足不出户,全靠数据在后台’酷跑’,又快又方便。”
与此类似,在上海口岸,九成以上的进出口报关单是由外贸企业委托报关公司代理申报的。以往,由报关公司代理申报的进出口单证,每一票都要随附一份纸质报关委托书。为了进一步精简单证,上海海关今年3月起推广报关电子委托代理,鼓励采用电子委托的方式,从而减少在通关环节提交纸质委托书的这一步。
“虽然只是一张‘纸’的小事,但带来的方便却是实实在在的。”上海欣海报关公司负责单证操作的茅成杰告诉记者,以往的纸质委托书需要准确填写多项信息并加盖公章,需要在报关公司、外贸企业之间寄送流转,最后和其他单据一起提交至海关。
在茅成杰看来,纸质委托书的填写和流转虽然不难,但比较耗时。现在以信息化系统取代纸质委托书,一方只需在中国电子口岸平台上发起业务委托,另一方审核无误后确认就可以,委托时效可以从三个月到一年。“有了电子委托,不仅不用每次都填写流转,一旦需要追溯查找,还可以在系统里一键搜索,不用再去纸堆里翻找,省时省力。”茅成杰说。
推广进口“提前申报”模式
为了让“跑起来”的通关速度再快一点,上海海关还积极推广进口“提前申报”模式。
记者了解到,传统的进口货物通关模式是“货物到港,申报进口”。而“提前申报”模式是让企业把进口货物的电子数据提前发送到海关,并在货物抵达上海港前向海关申报。这意味着,货物还在运输途中,海关就已经提前进入审单环节,等货物一到港,企业办妥提货手续后就能快速放行。
进口微型轴承的美蓓亚精密机电有限公司是“提前申报”模式的受益企业之一。该公司负责人钱莉介绍称,在传统到港申报模式下,货物抵港至提货放行一般需要5天,采用“提前申报”模式后货物到港后只需1天就可以提货。该模式的良好操作体验甚至让钱莉提高了物流中的海运比例。“空运价格是海运价格的3-5倍,减少空运货物安排,可以大幅减少物流成本。”钱莉说。